哀兵出征,卻拼到了決賽最后一個回合。中國男籃在亞洲杯的表現,要遠遠好于預期!郭士強用知人善用的方式完成救贖之戰的同時,他兌現了要讓中國籃球重新崛起的承諾。
在中國男籃的進步得到各方有目共睹的同時,更重要的是,郭士強在技戰術風格上,把中國籃球重新拉回到與世界接軌這條路!
無論是在亞洲舞臺還是打國際大賽,中國隊最不缺的就是高度。而圍繞易建聯建隊也好,圍繞周琦建隊也罷,這并沒有錯。但錯在過去這些年的中國籃球,在技術風格上沒有與時俱進。李楠19年帶隊打世界杯,彼時小球風暴已經盛行,易建聯早已證明他就是非常出眾的小球5號位時,李楠在世界杯上卻長時間擺雙塔,把任駿飛和阿布這兩個能串聯能策應,能頂防能換防的4號位直接棄用,就已經開始逆潮流建隊了。
而杜鋒在19年就是用小球風暴,把廣東隊重新帶回了冠軍寶座。所以杜鋒接手男籃后,確實在不斷提速;21年落選賽雖然中國隊毫無懸念的完敗加拿大和希臘,但杜鋒手下那支開啟小球化打法的男籃,比賽內容還算可圈可點。
但杜鋒執教男籃雖然開始提速了,但杜鋒執教的男籃有一個巨大的BUG——外線沒籃!一個外線沒籃的球隊,長時間擺3后衛,那就是找虐!而他對于胡明軒和徐杰的使用,也被打上任人唯親的標簽。
到了喬爾杰維奇接手后,中國男籃的陣容再次高大化!23年世界杯,中國隊的首發5人組,有4個超過兩米05以上的長人,而李凱爾的歸化也讓中國隊有了可以持球的鋒線。
可問題在于,過于高大的陣容,導致中國隊面對一眾強敵時,既無法展現出黃種人原本應該具備的靈活性。防守端因為移動腳步偏慢,還容易被對手抓到漏洞之時,外線糟糕的投射,也缺乏在比分上跟對手咬住的資本。
當喬爾杰維奇這樣的世界名帥執教,都只能帶中國隊每場就拿個6、70分,這里面有喬爾杰維奇的問題,也有中國籃協和整個中國籃球的問題。當中國隊一向依仗的內線和高度,在更快更強的對手面前失去用武之地,說明在過去十年,中國籃球跟世界完全脫軌了,跟世界打的根本就不是一種籃球。
而郭士強帶隊的重建之路,是從陣容大換血開啟了的,中國男籃最大的改變就是提速!
早在預選賽階段,中國隊搶下防守籃板,后衛就開始從后場提速抓反擊,有時候郭士強在場邊也會手舞足蹈的讓球員快點!
當然提速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好的防守作為保障,這一點是郭士強的執教一如既往強調并重點抓的地方。但提速也同樣意味著,比賽的回合數會增加,出手機會會增加。而在回合數增加的比賽中,不管再怎么抓防守,要想贏下比賽,都必須要有外線較為穩定的終結!而投射這一環恰恰是過去十來年,中國男籃作為最為糟糕的地方,也是郭士強接手后,重點抓的地方。無論是從數據還是比較內容來看,中國隊都是整個亞洲杯期間,三分球和罰球命中率最高的隊伍,這是郭士強帶給中國隊的改變。
當然我們同樣應該看到,郭士強改革的阻力要明顯小于杜鋒執教期間,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外援政策的變化。
在4節4外援的時代,由于缺乏得分手段和把握性,更多的球隊還是選擇擺大陣容、降速先從內線防守抓起。就拿21年CBA前8來說,遼籃、廣廈、新疆、山東、北京、青島都習慣在場上擺大中鋒,廣廈、新疆、北京、山東更是長時間擺雙塔。而彼時胡金秋在廣廈,還是4號位!
21-22賽季,胡金秋開始成為了小球5號位,所有傳統內線都防不了他,他也成為了聯賽MVP。但彼時CBA超過一半的季后賽球隊,還在研究雙塔,研究怎么圍繞大中鋒打呢。而這一年重新拿到CBA總冠軍的遼寧隊,相較于前一年遺憾敗北時的陣容相比迎來了莫蘭特的加盟,迎來李曉旭的回歸,他們的體型更大了,打的也更慢了。
所以在那個時間點,杜鋒選擇在國家隊提速,這群在俱樂部都沒怎么提速過的球員,在杜鋒的體系里就非常不適應。其他俱樂部的球員因為沒這么打過,來了表現掙扎,杜鋒自然會去重用他在廣東隊的嫡系部隊,他選擇把寶押在胡明軒身上!21年落選賽雖然輸了,但輸的不難看是因為胡明軒確實打的好,扛起了后場核心的職責。而22年亞洲杯打的爛,也同樣是因為胡明軒打的很爛。
到郭士強開始執教中國隊的時候,外援政策放開了;整個CBA擺雙塔的隊少了,擺國產雙塔的隊就更少了。不管是在場上擺雙小外的球隊,還是擺一個大外一個小外,由于大外普遍運動能力明顯強于本土內線,所以放開外援政策后,很多球隊都在提速!
提速后的最直觀體現在于回合數有了顯著提升!常規賽期間回合數最多的山西場均96.3回合,之后是上海隊和新疆隊的93.7回合,寧波、福建、深圳場均也超過93個回合。包括這6家在內,有11家球隊場均回合數都超過了92。除了廣廈北京遼寧三家,其他17家的場均回合數全都超過了90次。
而在2024賽季,場均回合數超過93次的只有山西隊,場均回合數超過92的只有5家,回合數低于90次的球隊,則多達5家。
而回合數明顯提升之后,意味著出手數的增加,也讓越來越多的球隊意識到投射的重要性,開始重點去解決投籃命中率的問題!
在23-24賽季,有4家場均三分命中數超過12個,有8家場均三分命中數超過11個。
而在24-25賽季,雖然只有上海和浙江場均三分命中數超過12個,但有11個球隊場均三分命中數超過11個。
郭士強在這個時候讓男籃去提速、抓投射,他在男籃進行改革所受到的阻力要遠遠小于杜鋒在男籃執教的時候。甚至可以說,他在中國男籃所開啟的改革,得到了來自聯賽的助推。
當越來越多的俱樂部開始愈發重視提速、增加回合數,開始重點抓三分,這才是郭士強能讓中國隊打上世界最先進籃球的基礎。
但即便得到了聯賽助力,可是當中國男籃打出接近于滿分的結果,用血性和斗志重新贏得了廣泛贊譽,當每個人各司其職把團隊籃球演繹到了極致的背后,我們同樣不該停下對于郭士強的贊譽!
完成救贖的郭士強證明了——當下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執教中國男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