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時間9月2日凌晨,本年度歐洲五大聯賽的夏季轉會窗口關閉,因為新版世俱杯,各大聯賽在6月初增開了一個10天的特別窗口,讓這個夏窗的時間比往年更長。不過時間的變化并沒有對歐洲轉會市場的整體格局產生太大影響,財大氣粗,全球影響力領先的英超依然揮金如土,維爾茨、哲凱賴什、謝什客、西蒙斯等明星球員先后加盟,讓聯賽的競爭更加激烈。
水晶宮隊球員休斯(左)與利物浦隊球員維爾茨爭頂 新華社發
在球員流動的同時,這次夏窗也有與往年不同的方面,通貨膨脹讓曾經的“天價”慢慢變得“尋常”,俱樂部間的談判過程也更加復雜,最重要的是,越來越多球員和俱樂部為了在轉會中獲得更多利益,正變得越發絕情。
“反悔”屢見不鮮
在棋類項目中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——落子無悔大丈夫。如果按照這個標準,那么今年的轉會市場上。越來越多的球員和球隊,正用一次次答應對方后的反悔,把自己變成”真小人“。
7月初,諾丁漢森林方面本已同意將中場大將吉布斯·懷特賣個熱刺,“白百合”連轉賬的錢都準備好了,只要合同簽署,可以當場轉賬。然而最后一刻,森林老板,有著希臘船王之稱的馬里納基斯卻以對方違規接觸球員為由,突然取消了交易,讓熱刺方面大為光火,隨后幾天,圍繞這筆交易,雙方吵得不可開交,最終,懷特在已經打包行李的情況下與森林續約,兩家俱樂部從此結下梁子,也給這個轉會窗開了個不好的頭。
切爾西隊球員雅克松在比賽中進球后慶祝 新華社/路透
或許是受到“懷特事件”的啟發,隨后一個多月,早前宣稱“肯定留隊”的哲凱賴什為了加盟阿森納而罷訓,甚至不惜與女友分手;紐卡前鋒伊薩克為了一圓兒時的“利物浦夢”,與俱樂部高層和球迷徹底撕破臉;本已答應將前鋒雅克松租給拜仁的切爾西,在前鋒德拉普受傷后,打電話讓已經抵達慕尼黑的球員回到倫敦,氣得雅克松直接關了手機,提前去塞內加爾國家隊報到……
同樣的情況屢次出現,說明在如今物欲橫流的足壇,契約精神、歸屬感和忠誠這些曾被無數球員球迷視為必不可少的特質,正逐漸消失,為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和更加接近的冠軍獎杯,球員和俱樂部甚至已經不惜犧牲在轉會市場上的名聲,多年前在NBA引發爭議的”球星抱團“”躺贏冠軍“正成為越來越多球員的追求,類似托蒂堅守羅馬及索爾斯克亞甘愿為曼聯坐板凳的情況,如今已幾乎不可能出現,名利和熱錢等短期利益,正成為歐洲足壇轉會市場的主流,若是長此以往不禁讓人擔憂,聯賽的貧富差距拉大,管理者掛在嘴邊的長期健康平穩發展,能否成為現實?
沙特“偃旗息鼓”
過去幾年每到夏窗,歐洲的幾家豪門除了要防止同區域的對手挖墻腳,對于揮舞巨額支票的沙特聯賽,也得嚴加防范。不過今年夏天,中東的土豪俱樂部似乎有些偃旗息鼓,他們甚至沒有給幾位明星球員報價,頗有些偃旗息鼓的架勢。
7月初,當利雅得勝利和利雅得新月分別從切爾西和AC米蘭買入菲利克斯和特奧時,不少人認為,沙特又要成為這個窗口的主角。然而此后的一個多月,除了努涅斯轉會利雅得新月的交易,沙特聯賽的存在感急劇下跌,讓人意外。連幾位專攻轉會行當多年的專家都奇怪:“這個時候,那些‘白頭巾’在忙什么呢?“
事實上,在前幾年的瘋狂引援后,沙特聯賽已經達到了通過引入球星提升影響力的目標,加上幾家球會與C羅、本澤馬、坎特等球員簽訂的合同尚未到期,并不急于尋找替代人選,因此今年大都選擇了觀望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是,表面看起來不缺錢的沙特俱樂部,其實財政狀況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高枕無憂。
自今年年初起,便不斷傳出沙特俱樂部拖欠球員和教練薪水的消息,利雅得青年人的主帥和球員更用罷訓的方式表達抗議。前些年瘋狂的投資帶來的負面效應,正在一步步暴露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這個夏窗,沙特聯賽的幾支隊伍已經開始甩賣吉魯、奧巴梅楊等當初苦苦追求才得以引進的球員,從這一點上看,至少在短期內,沙特俱樂部很難在轉會市場上再掀起巨浪,這或許能讓不少求賢若渴的歐洲俱樂部,松一口氣。
原標題:《新民體育|歐洲五大聯賽這個夏季轉會窗為何與往年有些不同?》
欄目編輯:黃永順 題圖來源:新華社
來源:作者:新民晚報 陸瑋鑫